1
这年头做什么都讲专业,你若不贴上专业的招牌,很难在这世上立脚。 阳春白雪的专业有:专业作家,专业导演,专业演员,专业经纪人,专业机械师,专业经济师,专业咨询师……
下里巴人的专业有:专业厨师,专业电工,专业裁缝,专业品茶师,专业美容师,专业理发师,专业修脚工……
但是,非常遗憾,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从来不讲专业,那就是做人——在当今,没听说要专业做人——看来,做人可以不专业。
2
在古代,行业的专业要求可没这么复杂,大多是粗线条。周礼设六官,各掌管军事、行政、司法、礼乐、教育、科技。隋唐以后设六部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人们所需掌握的技能也不多,最主要的是六艺,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
但是,那时对做人要求却很高——只有达到专业级别的人,才可以去做别的。《论语》子曰:“弟子,入则孝,出则弟;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;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你看,学文化,学本领是在懂得专业做人的前提下进行的。
古人知道,专业做人是成就万事之基础。这些人他们明生死,知得失,懂敬畏,讲信用,能仁爱,会珍惜……正因为这样,他们的内心总是温暖的,饱满的,敞亮的。这样的人,去做任何事,结果自然让人期待,让人惊喜。
3
对比古今,我们不难发现两点:一是科技的进步导致分工的细化,二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重视技能的发展而忽视自身的修炼——对于后者,起码现在的中国是如此。
古代,人若做不好,那是无法行走于天地之间;当今,做人不重要,有本领自然能傲视天下。
吕某人觉得,现在可能是走火入魔了。科技一味地追求高新尖,社会一味的渴望快速发展,可我们比过去幸福了多少?很难说。只能说在财富增加的同时,躁动与不安也在心中不断递增。
4
随着社会的发展,行业越来越多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截止2003年,我国已有1838种职业,其中不少是新兴的职业,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。 居然这世上有两千来种职业!怎么样,分工够细够专业了吧?没想到如今已到了人人可称专家的时代。
然而,一旦做人不专业,一切的技能都无法充实心灵。结果呢?不是自己在死玩套路,就是被套路玩死——即便成功,那也是血泪斑斑,心力交瘁。
5
古人说,心安是福。
古代,行业很少。拿吃来说,自家种小麦,自己磨成面粉,自己蒸成馒头或是擀成面条。自家种菜,自家养鸡,自家种棉籽榨油……一个人身兼农民、工人、菜农、养殖场场主……看上去杂乱,但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节奏是恒定的,是与自然节拍吻合的,所以即便日子过得不富足,但心里还是踏实的。
现在,一个老农,如果他种果树,就可能不种一粒麦子,想吃馒头面条自己买去。也就是说,种果树的专门种果树,种小麦的专门种小麦,磨面的专门磨面,种菜的专门种菜,养鸡的专门养鸡……这一细化分工,使每个人都可以集中精力去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,并越做越好。然而,任何事情有得就有失。得到了效率,失去的是从容的节奏和安淡的内心。
6
如今,几乎人人压力山大,焦躁不安。对于人类的幸福而言,我们是要效率还是心安?
我不反对科技的进步,但我不承认科技的进步就是文明的进步。我也不希望看到人类征服宇宙的代价是人心的虚空、疲惫乃至绝望。
印第安人说:不要走得太快,等一等灵魂。我们现在走得太快了,灵魂落在远处,一脸茫然,疲惫不堪。
回到原点吧,专业地做一做人,你定会收获许多快乐。
评论